目前中国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城镇化到达峰值之前和工业化进程中,上述两个主要领域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新型城镇化下的商机·钢结构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增人口对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势必会带动建材行业发展。业内分析师认为,工程化程度高、工期短的钢结构住宅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同时,钢结构可循环利用、对周边环境污染小,在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的未来将受到重视,钢结构产业值得关注。
钢结构产业受政策支持
近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被业内认为将利好于钢结构生产和施工企业。
本报记者梳理我国钢结构产业的相关政策发现,钢结构产业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钢材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提出节约用钢的政策。随着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1996年国家提出合理使用钢材,发展钢结构。1998年,在国内钢铁产量过亿吨的背景下,国家推广使用钢结构技术。
2003年,《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提出,2010年,钢结构产量目标达到全国钢产量的10%。但是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钢结构占比没有达到目标。2011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绿色建材和保障房建设又将持续推动钢结构产业发展。
中国建筑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马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环保方面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要优越很多,钢结构自重较混凝土结构轻,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因为钢材是可循环利用材料,而混凝土则不可回收。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准中,也把采用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
在我国钢结构企业发展布局方面,马明认为,我国优秀的钢结构企业在生产技术等各方面正在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整体上,我国的钢结构企业实力分布不均,较好的钢结构厂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比较少。“目前,许多项目都是在东部加工完,再运输到中西部,成本很高。如果国家给一些政策扶持,使东部有实力的钢结构厂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做一些布局,这样就能带动全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